
“21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,让我始终相信教育有温度更有力量。未来,我会继续以爱与智慧,温暖、赋能更多学生。”在9月5日召开的江西省优秀教师记者见面会上,2025年全省“最美辅导员”、江西理工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董玉婷道出自己的感言。二十多年来,她用7600个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,守护一千余名青年成长成才,诠释了一名高校辅导员的责任与担当。

生活中的董玉婷
军人底色铸就坚韧意志
从小在军营长大的董玉婷听得最多的是战斗故事。后来,她成为一名共产党员、一名辅导员、一位军嫂。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特殊身份为她注入了鲜明的军人底色,也让她在岁月沉淀中淬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,她的肩膀挑起了沉甸甸的责任。“你安心保卫祖国,家里一切有我!”这是董玉婷对爱人的承诺。她坚守工作岗位直到临产前3天;凌晨接到学生紧急求助电话后,她抱起刚满周岁的孩子就往宿舍赶……“遇到难事有‘董妈’!”这是她对学生的守护。作为学生心中最靠谱的“24365董妈”,董玉婷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需要的第一线。今年3月,她带着24级软智班的一名学生前往医院就医,一直守到凌晨才回家,该同学住院期间,董老师一直对她关爱有加。董老师的言行也深深地感染了她,班里有同学有困难,她总是冲在最前,今年4月还协助董老师成功化解了一起危机事件。21年里,这样接续爱心的学生至少有百余人。红色文化滋养着董玉婷对祖国、对人民、对教育事业的忠诚,也哺育着她的学生。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,是她开展育人工作的“活教材”。在暑期大思政实践中,董玉婷带着学生去到井冈山、于都长征集结出发地、小平小道等地,让他们亲手触摸历史,从心底筑牢爱国情、立下报国志。在这样持续不断的精神滋养下,她所带的毕业生有近30人参军入伍或参加西部计划,千余人奔赴基层建功立业。

董玉婷带着学生参加心理户外素质拓展活动。
心灵树洞治愈心理阴霾
2019年9月,36岁的董玉婷开始攻读教育领导与管理(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)博士学位,她的想法很简单,那就是希望通过专业学习,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,提高育人水平。经历多年从事学生辅导员工作,常年累月与学生打交道,董玉婷认为,年轻心灵需要倾诉,需要建设一个“树洞”去接住大学生的迷茫与躁动,抚平他们内心的伤痛,陪伴他们跨过心理障碍。为此,她积极创建校级“树洞小屋”心理成长辅导员名师工作室,这也是江西理工大学唯一一所心理工作室。以工作室为依托,董玉婷独创“4322”工作法,成功干预37起心理危机事件,工作室先后获得校级省级国家级奖项及荣誉70余项。同时,她将经验辐射全国,多次在全国、全省辅导员培训中分享心理育人智慧。“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帮助每个学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”,这是董玉婷为自己设立的目标。大二学生小波编程能力很强但信心不足,总是否定自己。董玉婷带他走进工作室,作为指导老师,董玉婷帮助他重树信心,陪他一起研发养老机器人。后来这个项目在全国比赛中斩获奖项,小波还顺利保研,整个人也变得开朗自信。

董玉婷与学生参加班级风采大赛。
斜杠青年赋能学生成长
“冠军收割机”,这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。求学期间不同的专业背景、多元兴趣爱好和技能让她拥有了多个不同的身份:她是学校“树洞小屋”心理成长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负责人,是校区国旗队、礼仪队、主持队和视频组的创始人和培训导师,是校区合唱队和舞蹈队的指导老师,是学校“机器人工作室”科技指导老师……谈及如何发挥自身的多学科背景和多元身份助力思政教育时,她的答案是“自我拆解”。多年来,董玉婷会给每位学生建一份“成长档案”,画专属的“个人画像”,跟不同学生交流时也会尊重差异,采用不同的方式。“我也常把自己‘拆开来用’:需要倾听学生心事,就拿出心理老师的耐心;聊职业规划,就带出创业导师的激情;谈情感共鸣,会用文艺生的感性;分析问题时,又能拿出理工科的逻辑,学生需要哪方面的支持,我就提供哪方面的帮助。”董玉婷如是说。小杨同学成绩处在中下游,在大学常常感到迷茫,但董玉婷发现他在音乐创作方面很有天赋,便鼓励他在迎新晚会上表演自己的原创作品,站上舞台的小杨绽放自己的光芒。此外,她还帮小杨做了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测试,给了他创业方面的建议。如今的杨同学已是小有名气的独立音乐制作人。21年来,董玉婷坚持“自我拆解、因材施教”,培养了无数个“杨同学”: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时森森,背起母亲上学的车牛牛,在G20峰会晚会展出作品的温跃华,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报效祖国的爱丁堡大学博士吴江……她先进的教育理念、独特的教育办法培育出一大批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时代青年。“微光点点,聚而成炬;累土不辍,丘山崇成”。董玉婷说,未来,她仍会带着教育的温度,立足时代新征程,坚定地走下去。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s7jQbfPlLPUWNaA_Cnm1xQ